关于“建管养一体化”实施方案,综合多个权威文件和案例,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概念与目标
-
定义 :将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捆绑组成项目包,采取“设计-融资-建设-运营”模式,由社会资本负责全生命周期管理,政府根据绩效评价支付补贴。
-
目标 :破解融资难题,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和养护效率,实现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协同机制。
二、实施模式与范围
-
合作模式
-
政府公开招标选择社会资本,承担资金筹集、施工、养护等任务,运营期由政府接管养护。
-
养护期结束后,项目整体移交给地方政府负责。
-
-
适用范围
-
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等部省补助项目。
-
已明确资金来源的县(市、区)项目。
-
三、关键任务与保障措施
-
任务分工
-
政府职责 :制定政策、监管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协调资源。
-
企业职责 :负责设计、施工、养护,确保工程质量与运营效率。
-
社会资本职责 :市场化运作,控制成本,提升综合效益。
-
-
保障措施
-
资金保障 :整合财政资金、政府存量资产、一般债券等,探索“资源换资金”模式。
-
监管机制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养护质量、运营效益支付补贴。
-
部门联动 :交通、财政、环保、国土等部门协同服务,保障施工环境。
-
四、典型案例
-
高速公路项目 :如大凭高速设计核查中,通过现场核查礼茶枢纽互通等工点,优化施工图设计,减少后期变更。
-
农村公路项目 :如民勤县方案中,配备专业养护设备(如多功能养护机、路面铣刨机),提升养护效率。
五、实施步骤
-
试点探索 :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如农村公路、城市公园)开展试点,总结经验。
-
推广实施 :将试点模式推广至全市普通公路,分批次打包实施。
-
持续优化 :根据运营数据调整养护方案,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建管养一体化可有效提升公路建设质量与养护效率,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