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监督主体

根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五个主要监督主体如下:

  1. 党的监督

    由中国***各级组织、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委)及全体党员实施,是行政监督的核心。其监督范围覆盖党内工作及党员干部行为,确保权力在党纪党规内运行。

  2. 权力机关的监督

    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通过立法、审批等职能实现。这是行政监督的法定基础,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3. 行政机关的监督

    包括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日常监督,以及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专门职能部门的专项监督。这类监督侧重行政行为合法性和效率。

  4. 司法机关的监督

    以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核心,通过司法审查、行政诉讼等方式监督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其监督具有强制性和终局性。

  5. 社会监督

    涵盖公民、法人、新闻媒体及社会组织等非官方主体,通过舆论监督、举报等方式参与行政监督。这类监督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是行政透明的重要保障。

总结 :五个监督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其中党内监督起领导作用,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提供法律保障,行政机关和社会监督实现社会共治。

本文《五个监督主体》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670369.html

相关推荐

监督分为哪三种

监督主要分为‌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种类型,分别对应政府内部管理、法律体系约束和公众参与机制。这三种形式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治理的完整监督体系。 ‌行政监督 ‌ 由行政机关内部或上级对下级实施的监督,例如审计、监察和绩效考核。其特点是效率高、针对性强,但可能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限性。典型手段包括政务督查、专项巡视等。 ‌司法监督 ‌ 通过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对公权力进行制约

2025-05-07 会计考试

将相关条文中的帐修改为账

将相关条文中的“帐”修改为“账”是为了规范财务用字,避免歧义,提升法律文书的严谨性 。这一调整主要基于汉字使用的标准化要求,尤其在财务、税务等专业领域,“账”字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用法。 字形与含义区分 “帐”原指帷帐、帐篷,而“账”专指与钱财、簿记相关的内容。在财务语境中,“账”能更准确地表达“账目”“账簿”等概念,避免因字形混淆导致的理解偏差。 法律与行业规范要求 近年来

2025-05-07 会计考试

普通话证书遗失补办指南

普通话证书遗失补办需根据证书类型和遗失时间采取不同措施,具体如下: 一、补办条件 纸质证书 丢失超过1年需重新报考,未超过1年可申请补办。 2022年1月1日起,纸质证书遗失停止补办,可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询成绩(与证书同等效力)。 电子证书 无需补办,直接使用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补办流程 纸质证书补办(适用未超过1年丢失的情况) 材料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025-05-07 会计考试

普通话证书电子版获取方法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普通话电子证书可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官方渠道领取,具体步骤如下: 一、领取入口 平台选择 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官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小程序。 实名认证 完成手机号注册、密码设置及人脸识别等实名认证流程。 二、添加电子证书 进入证照管理 在“我的证照”栏目点击“添加证照”或“查看更多”,选择“文化教育”→“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自动匹配或手动绑定

2025-05-07 会计考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主要依据测试内容、表现形式及失分规则综合评定,具体如下: 一、测试内容与分值构成 读单音节字词 要求 :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涵盖30%《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和70% "表二" 评分标准 : 每个音节语音错误扣0.1分,语音缺陷扣0.05分 超时1分钟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扣1分 读多音节词语 要求 :100个音节

2025-05-07 会计考试

普通话证书考试内容

普通话证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四项核心测试​ ​:​​单音节字词朗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朗读和命题说话​ ​,全面评估应试者的语音、词汇、语法及口语表达能力。考试采用口试形式,满分100分,成绩对应六个等级,从一级甲等(97分以上)到三级乙等(60分以上)。 ​​单音节字词朗读​ ​:100个音节,限时3.5分钟,占10分。重点考查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发音,方言易错音会重复出现。

2025-05-07 会计考试

我国会计法颁布实施时间

我国会计法自1985年首次颁布实施 以来,已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管理需求。这部法律的最新版本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强化了会计监督,并提高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了解会计法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其重要性至关重要。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生效

2025-05-07 会计考试

我手部会计法颁布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会计工作的基础性法律,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法律基础。 1. 法律背景与重要性 《会计法》的颁布实施旨在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工作的核心法律依据,该法对国家机关

2025-05-07 会计考试

普通话证书在线报名流程

普通话证书在线报名流程如下,综合权威信息整理: 一、报名入口与注册 入口选择 使用浏览器访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系统(http://bm.cltt.org/)或关注当地“本地宝”公众号获取入口。 注册账号 点击“注册”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密码(含数字/字母/符号组合)。 注册后需登录,进入“个人中心”完善实名信息(姓名、证件号、证件照)。 二、信息填写与照片上传 基础信息 选择省份、考点

2025-05-07 会计考试

**还不上了怎么跟银行协商

​​**还不上了怎么办?与银行协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核心在于主动沟通、展现诚意并提供可行的还款方案。​ ​ 通过合理协商,可争取到减免罚息、延长还款期限或调整还款方式等灵活安排,避免信用受损和法律风险。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 ​​立即主动联系银行​ ​ 逾期后应之一时间拨打银行客服或前往网点,说明逾期原因(如失业、疾病等)并表达还款意愿。拖延会加剧罚息和催收压力,而及时沟通能体现责任感

2025-05-07 会计考试

中华人民会计法颁布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颁布时间及相关修订信息如下: 首次颁布 该法于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后续修订 1993年修正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 1999年修订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2024年最新修订

2025-05-07 会计考试

欠款人无力偿还怎么协商

协商分期或延期 当欠款人因暂时或长期无力偿还债务时,通过协商寻求解决方案是较为可行的途径。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协商还款的核心策略 主动沟通,把握时机 尽早联系债权人,避免逾期后陷入被动。建议在还款到期前1-2周主动说明还款困难,展示积极态度。 充分准备,明确底线 梳理资产、负债及收入支出,评估还款能力,提供银行流水、合同等证明材料。 了解借款合同条款,包括还款期限、利息计算方式等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是 根据我国《会计法》及相关财务规范,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是基本原则,具体规定如下: 法律强制要求 《会计法》明确规定,我国境内所有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会计核算必须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货币选择 若单位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需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折算为人民币。这一规定既考虑了实际业务需求

2025-05-07 会计考试

监督主体包括哪些

监督主体根据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类: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法院、检察院及下级人大进行法律和工作监督,体现立法监督职能。 行政机关监督 包括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日常监管,以及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对行政行为的专项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 法院通过司法审查监督法律实施,检察院通过公诉和法律监督保障司法公正。 社会监督 涵盖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及媒体等非国家机关主体

2025-05-07 会计考试

党内监督主体有6种

​​党内监督主体共有6种,分别是党中央、党委(党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工作部门、党的基层组织以及党员。​ ​这一体系以党中央统一领导为核心,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的监督网络,确保监督无死角、责任无盲区。 ​​党中央​ ​作为最高监督主体,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通过中央政治局会议、巡视制度等方式发挥示范作用,体现“以上率下”的政治原则。 ​​党委(党组)​ ​承担主体责任

2025-05-07 会计考试

我国行政监督监督主体有哪些

我国行政监督主体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涵盖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系统监督及社会监督: 党的监督 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监督、纪律检查等方式,实现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各级党组织的日常监督、推荐优秀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及纪律审查。 权力机关的监督 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立法、预算审查、质询、视察等手段,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例如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批准财政预算及决算。

2025-05-07 会计考试

人大监督主体有哪些

人大监督主体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人大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法律规定的监督主体,负责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实施监督。 原选举单位或选民 直接选举代表 :由原选区选民监督(如县乡人大代表)。 间接选举代表 :由原选举单位监督(如市、省人大代表)。 若代表因工作变动未离开原行政区域,仍由原选举单位或选民监督。 法律依据 : 《宪法》第五十七条规定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主体

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部门: 财政部门 作为核心监督主体,负责对会计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并对违法会计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其监督范围包括: 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及统一会计制度 其他相关部门 包括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权限,可对单位会计资料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总结

2025-05-07 会计考试

党内监督的监督主体有哪四类

党内监督的监督主体包括党的中央组织 、党委(党组)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和党的基层组织与党员 。 具体分类及职责 党的中央组织 作为党内监督的核心领导机构,党的中央组织负责制定监督政策、监督全党工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章程。 党委(党组) 党委(党组)是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者,负责落实上级监督要求,监督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情况,确保党的决策和部署得到有效执行。

2025-05-07 会计考试

监督主体是什么意思

​​监督主体是指依法或依授权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及社会组织行使权力行为进行检查、督导和惩戒的组织或个人​ ​,其核心在于​​确保公共权力合法高效运行​ ​,涵盖公民、政府、司法机构等多方角色。 ​​法定监督主体​ ​:包括人大、司法行政机关等依据宪法法律直接行使监督权的机构,例如各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权。 ​​授权监督主体​ ​:如党委、纪委通过党内法规授权监督党员干部

2025-05-07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