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职工工资的会计科目处理需根据部门职能和薪酬构成进行分类,具体操作如下:
一、核心会计分录结构
-
计提工资时
-
借方科目 :根据员工所属部门选择对应科目,如生产部门工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行政及销售部门工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
贷方科目 :统一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
-
附加费用计提
-
社保及公积金 :企业承担部分需分别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和「应付职工薪酬——公积金」。
-
个人所得税 :实际发放时从应发工资中扣除,计入「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
二、具体操作要点
-
部门分类依据
-
生产部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
车间/工程部门:计入「制造费用」或「在建工程」。
-
行政/销售部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
-
注意事项
-
代扣代缴义务 :发放工资时需代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月收入 - 免征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社保缴纳限制 :企业需先完成社保计提(工资大于实发工资时需冲红),再缴纳企业及个人部分。
-
分期处理特殊薪酬 :如年终奖、绩效奖金等,可按实际情况分期计提。
-
三、示例
某企业当月计提工资总额50,000元,具体分录如下:
-
生产工人工资30,000元:借:生产成本 30,000
-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借:制造费用 5,000
-
行政人员工资10,000元:借:管理费用 10,000
-
销售人员工资5,000元:借:销售费用 5,000
-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50,000。
通过以上分录,企业可准确反映各期薪酬成本,并确保财务报表的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