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可以审核原始凭证,但需遵循职责分离原则,通常以形式审核为主,实质审核应由会计人员完成。 关键点在于:出纳的审核权限有限(如核对金额、票据真伪等基础项),企业需通过制度明确分工,且避免与资金管理职能冲突,以符合内控要求。
-
出纳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出纳日常接触大量收支凭证,具备基础审核能力,例如核对发票金额与实际收款是否一致、检查票据表面合规性等。这种审核能提高效率,减少因凭证错误导致的账务问题。但根据《会计法》,会计人员才是原始凭证审核的主体,出纳的审核范围应限于技术性检查(如数字准确性、签字完整性等)。 -
职责分离与风险控制
出纳直接经手资金,若同时负责实质审核(如业务真实性、合法性判断),可能引发舞弊风险。例如,出纳可能迫于压力或利益驱动,对虚假凭证“放水”。企业需通过制度明确:出纳仅作初步筛查,发现异常需移交会计复核,重大事项需由独立稽核人员处理。 -
中小企业灵活处理的注意事项
部分中小企业因人手不足,允许出纳兼任审核,但需配套措施:- 强化监督:定期由会计或第三方抽查凭证;
- 技术辅助:使用财务系统自动校验发票真伪、预算超支等;
- 权限分级:小额支出可由出纳审核,大额支出必须多级审批。
-
合规操作的关键点
- 形式审核:检查票据印章、日期、金额大写等是否规范;
- 逻辑校验:如差旅费报销需与行程时间匹配;
- 记录留痕:对退回或拒收的凭证需书面说明原因。
总结:出纳参与原始凭证审核需谨慎平衡效率与风险。企业应结合规模和管理需求,通过制度、技术、培训三方面规范流程,既发挥出纳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又确保核心审核权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