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入长三角是国家战略推动与地方主动对接的双向结果,核心决策来自国务院2008年指导意见和2014年长江经济带规划,同时依托安徽长期“东向发展”战略的积累。这一进程以政策引领、城市群扩容、基础设施互联为三大亮点,最终实现从“泛长三角”到全域融入的跨越。
安徽的融入始于2008年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安徽纳入长三角协作框架。2014年国务院明确安徽为长三角组成部分,合肥定位副中心城市,标志着国家层面的正式确认。地方层面,安徽自1990年“开发皖江、呼应浦东”战略起,通过2003年“融入长三角”、2005年“东向发展”等政策持续对接,2008年首次受邀出席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2010年合肥、马鞍山率先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城市扩容是关键步骤。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将合肥、芜湖等8市纳入,2019年蚌埠等7市加入后,安徽16市全部覆盖,实现与沪苏浙41城的全域一体化。交通互联是基础支撑,商合杭高铁、芜申运河等工程打破地理隔阂,合肥“米”字形高铁网和芜湖港“喂给港”角色强化了与核心区的纽带。
当前,安徽以“科技创新策源地”“开放枢纽”等定位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印证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价值。未来,进一步释放“双覆盖”优势仍需持续推动产业协作与公共服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