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轮土地承包起始于1997年前后,全省范围内承包期统一为30年,多数地区将于2027年前后到期。当前政策明确承包到期后统一延长30年,且宁国市作为安徽省试点地区已于2025年启动延包工作,重点通过规范流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
政策背景与实施时间
安徽省第二轮土地承包自1997年起全面推进,执行期限为30年,全省大部分区域将于2027年到期。为衔接后续政策,2025年起宁国市率先开展试点,通过技术服务和流程优化制定延包方案。试点经验将为全省延包提供参考,确保政策平稳过渡。 -
延包试点推进重点
以宁国市为例,试点工作分阶段实施:2025年4月底前完成土地现状调查与延包方案制定,8月底前落实承包合同网签,2026年全面排查问题并总结经验。此过程中,技术团队需结合数字化手段明确地块权属,解决历史遗留矛盾,确保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
延包政策核心内容
- 稳定性原则:明确承包地不调整、不收回,直接延长30年,避免因政策变动影响农民生产预期。
- 规范化流程:采用电子合同签约、权属证书更新等方式固化权益,同步建立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提升管理透明度。
- 权益保障机制:针对婚嫁、迁户等人口变动情况,通过协商调解优先保障原承包户权益,减少纠纷。
-
对农民的实际影响
延长承包期可显著增强土地经营信心,农民可更灵活规划长期种植或流转;权属明晰有利于土地抵押融资,激活农村资产价值。试点地区已观察到土地流转率提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的趋势。
当前安徽省正逐步推进延包政策落地,建议农户及时关注属地政府公告,核对承包信息,积极参与合同签订与权证更新,确保自身权益无缝衔接至20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