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白天和黑夜时间一样长的两天是春分(约3月20日或21日)和秋分(约9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各12小时,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
天文原理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黄道面与赤道面重合,阳光均匀覆盖南北半球,导致昼夜时长相等。这一现象与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轴倾角(约23.5°)直接相关。 -
节气意义
春分和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关键节点,分别标志着春季和秋季的中点。春分后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后则相反,两者均象征气候过渡期,对农耕文化有重要指导作用。 -
全球一致性
不同于夏至或冬至的极昼极夜现象,春分和秋分当天全球所有地区(除极点附近)均经历近似12小时昼夜,仅因大气折射和地理位置有微小差异。
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理解季节变化与天文现象的联系,同时可作为自然观测的简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