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齐勒、舒梅克
关于跨学科课程融合的提出者,需要从不同历史阶段和理论视角进行梳理:
-
早期理论奠基人
-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9世纪提出课程联络论,强调课程设计应遵循“相关”和“集中”原则,主张通过学科间的自然联系实现知识统整。
-
齐勒(Friedrich Wilhelm Ziller) :与赫尔巴**同推动课程整合理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学科关联促进认知发展。
-
-
现代跨学科研究的推动者
-
伍德沃斯(Ralph Woodworth) :1926年首次使用“跨学科”一词,指超越单一学科边界的实践活动。
-
舒梅克(Ralph J. Shoemaker) :1989年定义跨学科教学,主张跨越学科界限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
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
-
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戴安娜·罗顿、马克·秦等人进一步阐释跨学科教育,强调知识整合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学界开始系统化研究学科融合教学,主张解决传统学科分割的局限性。
-
总结 :跨学科课程融合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赫尔巴特和齐勒的课程整合理论,而现代跨学科教学的明确概念则由舒梅克在20世纪中后期提出。后续研究逐渐聚焦于如何通过跨学科资源整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