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主要分为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和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三种。
横向框架承重在横向上设置主梁、纵向上设置联系梁,楼板支承于横向框架上。这种方案显著增强房屋横向抗侧移刚度,优化通风采光,但需注意因主梁截面较大可能导致结构层高增加。纵向框架承重则通过纵向主梁和横向联系梁的结合,使楼面竖向荷载主要纵向传递。该方案为大空间建筑提供灵活布置可能及更大净空高度,但横向刚度相对较弱。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结合前两者优势,通过双向布置主梁形成对称传力路径,实现杆件受力均衡、整体性能优越的空间受力体系,尤其适用于复杂结构。
柱网尺寸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经济性,根据需求选择间距范围(3.6-6.0米为常见区间),依据使用功能确定跨段尺寸(2.4m至12m不等)。梁、柱截面设计需同步满足承载力、刚度、稳定构造三重要求。设计流程涵盖平面布局、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配筋选筋等关键步骤。需特别说明,框架结构自重仅由梁、板、柱承担,墙体仅作分隔作用,这与传统砖混结构的承重逻辑形成本质区别。科学设计承重体系需精确核算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与侧移,D值法(修正反弯点法)是该领域权威计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