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分类9类中,第9类为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涵盖锂电池、救生设备、高温物质等未明确归入前8类的危险品,具有多样性与特殊性。
-
第1类:爆炸品
具有瞬间爆炸特性,如炸药、烟花等,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大量能量。 -
第2类:气体
分为易燃、非易燃无毒、毒性气体三类,如液化石油气、氧气瓶等。 -
第3类:易燃液体
闪点低于60℃的液体,如汽油、酒精,易挥发且燃点低。 -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水易燃物质
包括硫磺、白磷等,遇热、空气或水可能引发燃烧。 -
第5类:氧化性物质与有机过氧化物
如高锰酸钾、双氧水,可助燃或自行分解产生高温。 -
第6类:毒性物质与感染性物质
含剧毒化学品(如氰化物)或病原体,危害人体健康或环境。 -
第7类:放射性物质
释放电离辐射,如铀、医疗用放射性同位素,需特殊防护。 -
第8类:腐蚀性物质
强酸、强碱等,接触人体或物品会造成化学性损伤。 -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典型代表为锂电池、石棉、救生器材,虽危害形式多样但未列入前8类;环境危害物质(如污染水域的化学品)近年被新增纳入此类,凸显环保监管需求。
第9类危化品因涵盖范围广、判定标准复杂,运输或储存时需严格参照安全规范,尤其是锂电池等常见物品易被忽视潜在风险。相关行业应重点关注此类物质的特殊标识与管理要求,避免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