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的“十严禁十不准”是规范公职人员行为、保障节日安全的重要准则,核心包括严禁公款消费、不准违规收礼、严控公车使用、杜绝赌博迷信等。这些规定着重约束财务纪律、廉洁自律、履职尽责三大领域,旨在营造风清气正、平安有序的节日环境。
严禁公款消费是首要纪律红线。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过节为由使用公款组织宴请、旅游或购买高档礼品,财务部门需严格审核报销票据,防止变相套取资金。不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则明确要求党员干部不得接受管理对象、企业提供的礼金、电子红包等,线上转账、快递寄送等隐蔽方式同样属于监管范围。严控公车私用强调节日期间除值班车辆外,其他公车应集中封存,不得用于私人探亲、接送亲友等非公务活动。
严禁赌博与迷信活动针对节日易发问题,明确禁止党员干部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或组织迷信集会,违者将面临党纪政务处分。不准违规操办婚丧喜庆要求相关活动需提前报备,不得邀请利益关联方参加或借机敛财。严查安全生产隐患要求责任单位提前排查消防、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节日值班人员须24小时在岗,不得脱岗或敷衍应对突发情况。
杜绝餐饮浪费倡导节约过节,机关单位食堂、公务接待须按需备餐,反对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不准违规发放福利规定任何津贴、补贴的发放必须符合财政标准,禁止巧立名目滥发奖金或实物。严禁泄露工作秘密要求妥善保管文件资料,避免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敏感信息。不准酒后驾驶强调个人须遵守交通法规,党员干部更应以身作则,杜绝酒驾醉驾行为。
遵守“十严禁十不准”既是纪律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公职人员需强化自我约束,将廉洁自律与安全规范融入节日安排,共同维护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公众发现违规线索可通过监督渠道反映,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