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作业安全知识是确保工作人员在设备维护和修理过程中免受伤害的关键。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核心安全知识要点:
一、作业前准备
-
设备隔离与置换
检修前需联系工艺人员排净、置换、冲洗腐蚀性液体或气体介质,并进行检测合格后办理《作业许可证》。
-
安全许可与方案制定
需切断电源、气源,悬挂“禁止合闸”标识,并由专业人员评估风险制定安全作业方案。
-
个人防护装备
穿戴橡胶手套、防护面罩、胶鞋等,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合适防护用品。
二、作业过程规范
-
防止误操作
电气设备检修需切断电源并挂牌警示,转动设备需锁定并确认无转动风险。
-
环境安全管理
-
低洼处作业需清理积聚的腐蚀性液体,作业面低于腿部时搭设脚手架。
-
动火作业需办理动火证,配备灭火器并确保通风良好。
-
-
危险区域控制
-
密闭空间作业需检测氧气含量,防止缺氧或中毒。
-
高空作业需系安全带,设置防护平台。
-
三、应急措施与后续处理
-
事故预防
-
电气事故需立即切断电源并报警,防止火灾或爆炸。
-
化工物料容器检修需加盲板并置换清洗,禁止用铁器敲打。
-
-
现场清理与恢复
作业完成后需清理现场杂物,恢复设备运行状态,并进行安全检查。
四、安全管理制度
-
培训与教育
新员工需接受安全培训,熟悉作业流程和风险,老员工带新工“五交”。
-
监督与责任
设备检修需专人监护,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安全考核机制。
通过以上规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检修作业风险,保障人员安全与设备正常运行。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场景制定详细方案,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