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确保作业安全、预防事故的重要制度,主要涵盖管理职责、安全措施、培训教育等方面。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管理职责分工
-
归口管理部门 :安环部负责监督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
作业单位职责 :签发《设备检修作业许可证》,检查安全措施落实。
-
作业部门职责 :落实安全措施,交底作业程序,指派监护人。
-
其他部门职责 :生产部与施工部门全程监督,作业负责人分析检修风险。
二、安全措施要求
-
作业前准备
-
检修单位需制定方案并审核,明确安全负责人。
-
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包括规章制度、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
高风险作业需办理许可证,特殊环境(如煤气、氧气系统)需配备报警器。
-
-
现场安全管理
-
设置警示标识,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
配备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服),严禁明火和吸烟。
-
特殊作业需悬挂标准或单项安全措施,使用36V以下行灯。
-
-
作业过程控制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禁止擅自更改作业内容。
-
采用锁定机制确保设备停机,高处作业需搭设安全梯。
-
检修后确认设备恢复原状,清理现场并检查安全设施。
-
三、培训与监督机制
-
安全培训
-
新员工入职专项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技能提升。
-
作业人员需熟悉设备性能及安全注意事项。
-
-
监督与隐患排查
-
定期检查安全防护设施,维护设备清洁与润滑系统。
-
建立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
四、应急管理要求
-
制定应急预案与疏散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
作业中需配备检测仪器监测有害气体(如CO),确保环境安全。
以上规定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细化方案,并严格执行以确保检修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