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核心措施包括:严格作业许可审批、穿戴合规劳保用品、隔离危险源、设置专人监护、落实工完料清制度。 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腐蚀性介质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电气事故等常见风险,确保作业人员与设备安全。
-
作业前风险管控
检修前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对腐蚀性介质进行排净、置换和冲洗,并取样分析合格。转动设备需切断电(汽)源并挂牌警示,密闭空间需检测氧含量和有毒气体浓度。高处作业需检查脚手架、安全带等设备安全性,并设置警戒线。 -
作业中防护措施
作业人员需穿戴防腐蚀手套、面罩、胶鞋等特殊劳保用品。电气检修必须由持证人员操作,且至少两人协同,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动火作业需清除周边可燃物,配备灭火器,并控制气瓶与明火的安全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5米,与动火点≥10米)。 -
环境与设备管理
低洼处检修需确保无积液,防止滑倒;夜间作业需充足照明;恶劣天气(如6级以上大风、暴雨)禁止高处作业。拆卸的零部件需分区摆放,重要部件专人看守。使用风动、电动工具时,需按规范操作。 -
应急与收尾要求
密闭空间作业需配备呼吸器、安全绳等应急装备,监护人需实时联络。作业完成后需清点工具、恢复安全设施(如盖板、栏杆),并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避免遗留隐患。
提示:检修安全需全员参与,从方案制定到现场执行需层层把关,定期培训提升风险辨识能力,并通过电子化许可系统强化流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