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学派是大乘佛教核心教派之一,以"缘起性空"为核心,主张事物本质无自性,强调通过破除执着达到觉悟。其思想体系涵盖空性观、辩证逻辑及修行方法,对佛教哲学影响深远。
中观学派以龙树与提婆为奠基者,继承《大般若经》的"空"思想,提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认为万物皆依赖因缘条件存在,无独立自性,破除对"实有"的执着才能触及真理。其核心理论"八不中道"从实体、时间、运动、空间四维度否定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绝对概念,揭示现象世界的相对性与虚幻本质。
理论体系包含二谛说与修行论。真谛层否定一切实有,认为涅槃与现实无差别,仅因无明而有分别;俗谛层则暂时承认世俗现象存在,便于引导众生。修行强调通过禅观破除分别心,如清辨主张以因明论证空性,月称则提倡破而不立。中观学派后期分化为应成派与自续派,分别侧重归谬论证与独立论证路径,最终在藏传佛教中与瑜伽行派融合形成中观瑜伽行派。
理解中观学派的关键在于把握其对绝对真理的否定性表述——空性并非虚无,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直观智慧。这种辩证思维为佛教修行提供终极指引,主张在破除执念中实现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