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学派的代表理论聚焦于实证研究和实用主义,核心包括传播流研究、两级传播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等,强调通过量化分析揭示社会行为规律,为现代传播学和管理学奠定基础。
-
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经验学派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信息传播路径,提出“传播流”概念,揭示信息从媒体到受众的流动过程。拉斯维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和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影响大众)均表明,大众传播效果有限,受众态度更多受人际网络和社会环境制约。 -
态度改变与说服研究
霍夫兰通过实验验证了信息源可信度、内容结构和受众特性对说服效果的影响。例如,高可信度信源更易改变受众态度,但效果随时间衰减。这类研究为广告、公关等领域提供了策略依据。 -
议程设置功能
70年代后,经验学派修正“有限效果”观点,提出媒体虽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但能通过选择性报道影响公众“想什么”。这一理论重新定义了媒体在社会议题中的角色。 -
实用主义与管理应用
经验学派将传播视为社会管理工具,主张通过优化传播机制维护现有体制。德鲁克在管理学中延伸这一思想,提出目标管理法,强调以实践经验提炼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效率提升。
提示: 经验学派的理论至今影响深远,但其依赖量化方法的局限性也引发争议。结合批判学派的宏观视角,能更全面理解传播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