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学习本质、过程机制及理论基础:
-
学习本质:认知结构的形成
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主动构建反映整体联系的认知结构,而非机械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结果表现为对情境的“认知地图”,强调知识是动态建构的过程。
-
学习过程:主动信息加工与顿悟
学习通过主动的信息加工实现,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推理等阶段。重要理论包括完形学习(强调整体性)和符号学习(形成认知地图),认为学习依赖内部动机和已有经验,而非外部强化。
-
认知结构与已有经验
学习过程依赖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新知识通过整合与迁移形成。这一观点与建构主义理论一致,强调个体在特定情境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
思维特性:自动化与策略性
认知学派认为思维是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过程,包含策略性推理(如启发式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一特性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模型类比,强调思维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
理论基础:认知天性与信息加工
核心理论包括认知天性(先天智力能力)和信息加工模型(输入-处理-存储-输出)。认知发展学派进一步强调思维能力随年龄和经验动态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
总结 :认知学派以主动建构、信息加工和思维策略为核心,强调学习与认知结构的动态关系,区别于行为主义的被动刺激-反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