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是真实存在的职业群体,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在社区服务、社会福利、心理咨询等领域提供专业帮扶。中国自2008年起将社会工作者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截至2023年全国持证社工超73万人。
-
职业资质认证体系
社会工作者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分助理社工师、社工师和高级社工师三级。考试内容涵盖社会工作法规、实务操作和伦理规范,民政部门定期对持证人员开展继续教育。 -
具体工作场景
- 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课后托管等公共服务
- 医疗机构:协助病患进行心理疏导和医疗资源对接
- 司法系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行为矫正服务
- 灾害救援:参与灾后心理重建和物资分配协调
-
常见服务形式
通过个案管理(一对一帮扶)、小组活动(团体辅导)、社区倡导(政策宣传)等方式介入,服务记录需存档备查。典型工作包括低保家庭入户评估、留守儿童成长干预、残障人士就业支持等。 -
识别正规社工的方法
- 查验社工证编号(可通过中国社会工作网验证)
- 观察是否穿着印有机构logo的工装
- 注意服务过程是否签订书面协议
- 正规社工不会收取服务对象财物
遇到自称社工但无法出示资质的人员,可向当地民政局或社会工作协会核实。目前全国已建成3.2万个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所有城市街道和半数乡镇,这些站点均有统一标识和公示信息供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