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的分送范围应当确保信息传达精准、权责明确且符合保密要求,核心原则包括覆盖直接相关人员、关联部门负责人、执行任务主体及必要存档方。常见的分送对象包括会议参与者、需协作的跨部门团队、具体执行人员以及上级监管部门等,需根据会议性质动态调整。
-
参会人员与关联部门
所有参会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获取纪要,包括因故缺席但议题相关的列席者。若会议决议涉及跨部门协作(如财务审批、技术方案联动),需同步至相关部门负责人,便于资源调配与流程衔接。例如,市场营销部与产品部的联席会议上确定的推广计划,需分送至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及执行团队。 -
任务执行主体
对于纪要中明确行动项的责任人或团队(如项目组长、技术支持人员),需定向发送对应内容片段并附带时间节点。避免将全文转发给无关人员,减少信息冗余。若行动需要外部供应商配合,可提供脱敏版纪要作为合作依据。 -
管理层与监管备案
涉及战略决策、预算调整或合规审查的会议纪要,需归档至行政管理部门,并视情况报送上级管理层或审计部门。例如,董事会决议的纪要需同时抄送监事会,而涉及财务合规的会议记录应同步至内控部门。 -
外部合作方与保密控制
若会议内容涉及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分送时需评估信息敏感度。可通过摘要形式传递关键结论,避免泄露内部讨论细节。涉及商业秘密的纪要应加密传输,并标注保密等级与阅读权限。
建议定期核查分送名单,结合岗位变动与项目进展动态调整。例如,人员调岗后需及时移除无关接收方,新加入的执行成员应补充至分送列表。利用协同办公系统设置自动分发规则,减少人为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