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模教授团队因其在“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与可信测试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中的杰出贡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开发出世界上首套无人车室内测试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推动了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该项目聚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发无人车室内测试平台,解决了传统测试手段的局限性,为智能网联车辆的精准控制、防碰撞测试及信号灯识别等提供了可靠的测试环境。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显著提升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二、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世界首套无人车室内测试平台:该平台能够模拟多种复杂交通场景,包括隧道、交叉口、移动目标物体等,显著提高了测试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 技术专利与标准:项目成果获得了27项国际发明专利和142项中国发明专利,主编或参编了2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智能网联车路系统的技术规范奠定了基础。
- 产业化应用:项目开发的92种型号的系列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于智能网联车路系统的测试与验证,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三、社会经济效益
- 推动产业升级: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 提升国际影响力:凭借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广泛的国际专利布局,项目成果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领域的地位。
- 助力智能交通发展:项目的应用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推动了智慧城市交通体系的完善。
四、未来展望
赵祥模教授强调,“要立足实践和前沿做有用的科研”。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智能网联车路系统的研究,探索更多前沿技术,推动智能交通领域的持续创新,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赵祥模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肯定,更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将加速我国智能交通体系的完善,为未来交通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