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源于上古农耕祭祀,由虞舜祭天演变而来,汉武帝确立正月初一为岁首,辛亥革命后定名“春节”。
-
农耕祭祀起源:春节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腊祭”,古人通过祭祀感谢神灵赐予丰收,甲骨文中的“年”字即谷物成熟形象,印证了春节与农业的紧密联系。
-
虞舜祭天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舜帝祭拜天地并定岁首,形成农历新年雏形,周代称“年”,汉代《太初历》明确正月初一为新年,成为固定习俗。
-
历法演变关键:夏商周三代岁首日期不同,汉武帝时期采用《太初历》,统一以正月为岁首,此制沿用两千余年,奠定春节时间基础。
-
现代定名历程:1912年民国改用公历,为区分农历新年与公历元旦,将农历岁首改称“春节”,1949年新中国沿用这一名称并列为法定节日。
春节凝聚了中华民族敬天法祖、辞旧迎新的文化内核,至今仍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