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十条安全措施”,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场景,存在多种版本。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分类及措施:
一、通用安全基础措施(6条)
-
安全意识培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强化红线意识。
-
责任体系完善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实行“三管三必须”。
-
依法治安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
风险预控机制
作业前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实施有效管控,确保“不安全不生产”。
-
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治理资金、结果及奖罚情况透明。
-
应急管理能力
企业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落实“30分钟到达现场”响应机制。
二、行业专项安全措施(10条)
(一)道路运输安全(8条)
-
营运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在线率、违规处理率100%;
-
严查“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落实驾驶员背景审查;
-
客运车辆执行“84220”制度(每日驾驶不超过8小时等);
-
农村客运整治非法营运,强化农用车辆安全监管。
(二)水路运输安全(6条)
-
严查“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证书、船籍港)参与运输;
-
渡口落实“七禁八不开”制度(如超载禁航等);
-
危险货物水路运输需申报审批和全程监控。
(三)建筑施工安全(4条)
-
高处作业需办理许可证,设置防护栏杆和警示标志;
-
机械动力设备安装、检修需挂牌管理,杜绝带电作业;
-
爆破作业执行“一炮三检”,雷管炸药专人保管。
(四)煤矿安全(4条)
-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
实施“无监控不作业”,重点岗位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
-
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三、作业现场管理措施(6条)
-
标准化作业流程
作业前进行安全确认,设备、环境达标后方可作业,实行“一人一岗一责”;
-
安全防护要求
佩戴合格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绝缘手套等),规范使用工具;
-
现场隐患排查
通过视频监控、定期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整改三违行为(如违规操作、安全设施损坏等);
-
应急响应机制
配备应急物资,设置安全出口,确保事故发生后30分钟内到达现场。
四、其他领域补充措施(4条)
-
节假日安全提示 :针对交通、旅游等高峰期,发布出行安全提示,提醒驾驶员避免疲劳驾驶、超速等行为;
-
特殊天气应对 :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时,落实禁限航规定,强化预警响应。
以上措施需结合具体行业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建议通过培训、考核、奖惩等手段确保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