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科学学科融合教学模式通过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核心在于以实践探究为主线,将数学工具融入科学实验、用科学场景激活数学应用,并借助数字化手段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使抽象知识在真实问题中转化为可操作的能力。
小学数学与科学的融合可通过课程内容重构实现,例如在植物生长实验中引入数据记录与折线图绘制,让学生从测量豆芽高度、统计温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等操作中理解变量关系与函数雏形,同时培养实证思维。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如设计“校园寻宝”项目,学生需利用自制指南针确定方位、测量路线距离,将方位判断与比例尺计算结合,既锻炼空间感知能力又提升统筹规划技巧。
评价体系需突破传统纸笔测试框架,转而关注实践成果展示。例如组织“气象数据分析竞赛”,学生需处理长期收集的温湿度、光照数据,用复式折线图对比不同环境参数,继而撰写实验报告解释植物生长差异成因。这类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建立观察维度、设计变量对照组,同步训练信息整合与批判性思维。
技术赋能为跨学科教学开辟新路径,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不同坡度的滑坡现象,学生通过调整摩擦系数参数观察位移变化曲线,直观掌握斜率概念及能量守恒定律。教师亦可开发校本课程包,内嵌AR交互式测量工具,学生扫描校园平面图即可进行虚拟实地勘测,动态生成面积与体积数据,强化数形结合意识的同时激发场景化学习动机。
小学阶段推行数科融合需紧扣“生活化+实践性”原则,通过真实情境驱动下的持续探索,使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转向主动建构认知体系,最终成长为具备跨领域问题解决能力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