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红线,强化监管
2025年耕地保护政策以严守耕地红线为核心,通过强化监管、完善补偿机制和推动技术手段升级,构建系统化保护体系。具体政策要点如下:
一、严守耕地红线与占补平衡
-
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2025年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占用耕地数量与质量双控,防止资源闲置与浪费。 - 严格审批占用耕地行为,需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建立“耕地种植用途正面清单”。
- 因建设占用耕地的,需补充与所占面积相当、质量相当的耕地,优先使用荒地、劣地。
-
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稳定农户土地权益,支持规模化经营。
二、强化耕地保护执法
-
打击违法行为
重点打击六类占用破坏耕地行为:
-
非法取土(挖砂、采石等):破坏耕作层,导致水土流失或地质灾害,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
-
非农建设占用:建窑、建房、挖塘等未经批准的行为;
-
土地荒废:撂荒1年以上的耕地不得补贴。
-
-
动态监测与责任追究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全年动态监测,建立“一张图”管理系统,对违法占用行为零容忍。
三、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
补贴对象与范围
-
覆盖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及国有农场职工,流转土地的补贴仍发放给承包方;
-
重点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如粮食、棉油糖蔬菜等,但禁止补贴葡萄、柑橘等经济作物。
-
-
补贴标准与发放
-
补贴金额因地区而异,2025年预计达到67元/亩;
-
补贴与种植面积挂钩,探索建立“种粮补贴与面积直接挂钩”的机制。
-
四、技术支撑与考核机制
-
“数智耕保”新格局
推广“数智耕保”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耕地质量监测与动态管理,提升监管效率。
-
耕地保护考核
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地区给予奖励,对失职行为问责。
五、其他关键措施
-
统一耕户管理 :整合土地资源,实现“一户一田”,便于精准管理;
-
规范补偿机制 :非农业征用需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偿,避免因补偿不合理引发矛盾。
以上政策通过法律约束、技术监管和利益激励相结合,形成多层次保护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