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变相辞退员工是指公司通过一些隐蔽的手段来逼迫员工主动离职,而不是直接以辞退的名义进行。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变相辞退员工的情况。
调整岗位降薪
未经同意擅自调岗降薪
公司未经员工同意,擅自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并降低薪资,导致员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变差,从而迫使员工离职。这种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即变更劳动合同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员工可以拒绝调岗降薪,并要求公司按原合同继续履行,或申请劳动仲裁。
调整岗位至偏远或低薪岗位
公司将员工调往偏远地区或低薪岗位,且工作内容和职责与原岗位有较大差异,导致员工难以接受而主动离职。这种调整若对员工生活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且未经协商一致,员工有权拒绝,并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及主张经济补偿。
增加不合理工作量
故意安排超出能力范围的工作任务
公司故意给员工安排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大量任务,设定不合理指标,迫使员工无法完成,从而逼迫员工主动辞职。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任务,若故意安排不合理工作量,员工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频繁调岗或异地出差
公司将员工频繁调岗或安排高频次跨省出差,增加生活成本,迫使员工离职。若合同中未约定调岗条款,员工可以书面提出异议,并计算额外成本作为索赔依据。
恶意变更工作地点
无故变更工作地点
公司无故且未经同意要求员工到远地点工作,增加通勤和生活成本,迫使员工离职。工作地点属于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公司无故变更且增加员工成本,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要求公司提供合理理由和补偿,或通过法律途径**。
恶化办公条件
公司故意降低办公设施质量、增加工作噪音等,恶化工作环境,迫使员工无法正常工作而离职。员工应拍摄环境照片或视频作为证据,并书面要求公司整改,若公司不解决,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主要方式包括调整岗位降薪、增加不合理工作量、恶意变更工作地点等。这些行为若不符合法定程序或缺乏合理依据,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与公司沟通协商,若无法解决,可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常见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
调整工作岗位:
- 调岗降薪:将员工从重要岗位调到边缘或低薪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员工难以适应。
- 频繁调岗/异地出差:将员工调至偏远地区或安排高频次跨省出差,增加生活成本和工作难度。
-
降低薪酬福利:
- 克扣薪资奖金:以“绩效考核不透明”“公司亏损”等理由扣减工资,且拒不出具书面依据。
- 调整薪酬结构:将固定工资转为高比例绩效工资,并设置不合理的考核标准。
- 取消福利:单方面取消交通补贴、年假、体检等福利,变相降低收入。
-
增加工作压力:
- 制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故意增加工作量,安排难以完成的任务,迫使员工加班且没有加班费。
- 不合理增负:分配远超岗位职责的任务,设定不可能完成的期限。
- 孤立排挤:通过领导暗示或直接手段,使同事疏远员工,造成工作环境恶化。
-
恶化工作环境:
- 恶化办公条件:撤走必要设备,或将员工调至仓库、走廊等恶劣环境办公。
- 情感打压:长期否定员工价值,进行无端指责、辱骂等精神层面的打压。
-
法律擦边球手段:
- 强制签署不利协议:要求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接受降薪”等协议,否则威胁辞退。
- 滥用末位淘汰:通过不透明的考核制度强行淘汰员工,规避赔偿。
-
其他手段:
- 威胁:通过HR或上级威胁员工,如不离职则不出具离职证明或影响下家背景调查。
- 找麻烦:通过各种手段找员工麻烦,如请假不批、考勤打卡问题、工作上故意挑错等。
- 让你无事可做:将员工的工作安排给他人,边缘化员工,不安排核心任务。
如何合法应对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行为?
面对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行为,员工可以采取以下合法应对措施:
-
明确拒绝不合理安排:
- 员工应坚决拒绝公司的不合理调岗、降薪、增加工作量等安排,并明确表达自身立场。
-
收集和保存证据:
- 员工应收集所有与变相辞退相关的证据,包括书面通知、邮件、聊天记录、录音录像、考勤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
与公司沟通:
- 员工应与公司进行书面或面对面的沟通,要求公司说明调岗、降薪等安排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沟通时务必保留相关记录。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如果公司拒绝纠正违法行为,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其介入调查并督促公司整改。
-
申请劳动仲裁:
- 员工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恢复原工作岗位和待遇,或支付经济赔偿金。
-
寻求法律援助:
- 如果员工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获得更有效的法律支持。
-
避免主动辞职:
- 在公司变相辞退的情况下,员工应避免主动辞职,以免失去获得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权利。
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支付赔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是: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
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只有在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需支付赔偿金。
-
其他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包括罚款等。此外,劳动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如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