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划分标准如下,综合权威信息整理:
一、总体结构
护理专业技术岗位共分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
二、具体标准
-
护士(初级职称)
-
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并注册,需完成3年以上护理专业学习及8个月临床实习。
-
中专学历需满5年,大专/本科需满3年,学士学位需满1年。
-
-
初级护师(中级职称)
-
在护士基础上,中专需满7年,大专/本科需满6年,学士学位需满4年。
-
需具备独立处理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可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
-
-
主管护师(中级职称)
-
需满7年(中专)、6年(大专/本科)、4年(学士学位)。
-
要求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并参与科研与教学。
-
-
副主任护师(副高级职称)
-
需满7年(中专)、6年(大专/本科)、2年(硕士学位)。
-
需发表专业论文,具备指导高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
-
主任护师(正高级职称)
-
需满7年(中专)、6年(大专/本科)、1年(学士学位)。
-
需在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如科研成果或教学经验。
-
三、晋升规则
-
晋升周期一般为5年,需满足学历、工作年限及业绩要求。
-
部分岗位设置助理护士(11-12级)和技师级护士(13级)作为过渡。
四、注意事项
-
不同地区评审条件可能略有差异,需以当地卫生部门规定为准。
-
护士执业资格与职称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为上岗证,后者为专业技术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