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古文中的判断句主要看是否有"者...也"结构、判断词或特定句式,这是识别文言文判断句的三大核心特征。这类句子通常用于下定义、表身份或说明事物属性,具有鲜明的语法标志。
-
典型结构"者...也"
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是主语后加"者"、谓语后加"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其中"者"表提顿,"也"加强判断语气,二者可单独或配合使用。当主语明显时,"者"常省略,如"刘备,天下枭雄"。 -
判断词标记
部分判断句会使用"乃""即""则""非"等词强化判断。如"此乃天意"表肯定判断,"非吾徒也"表否定判断。需注意这些词本身并非系动词,而是起修饰作用的副词。 -
无标记意合判断
通过语序直接构成判断,如"荀卿,赵人"。这类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加入"是"来验证(现代汉语转换法),但文言文极少用"是"作判断词,需与代词"是"(如"是吾剑之所从坠")严格区分。
掌握这三种判断方式,能快速识别文言文中的论断性内容。遇到长句时可先提取主干,观察是否存在"A=B"的逻辑关系,再结合上下文验证判断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