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廉洁过节集体谈话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重大节假日前开展的廉政警示教育,核心在于通过集体提醒、案例警示和纪律重申,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防线,严防“节日腐败”。 其内容通常涵盖上级精神传达、典型案例剖析、具体纪律要求及个人表态环节,强调“严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杜绝公款吃喝”等红线,同时结合节日特点强化值班纪律和家风建设。
谈话内容需紧扣三大关键点:一是政治性,要求党员干部从“两个维护”高度认识廉洁过节的重要性;二是针对性,结合节日易发问题(如电子红包、公车私用)细化禁令;三是闭环性,通过全员签字承诺形成监督闭环。例如,某县检察院的谈话明确“十严禁”,包括“严禁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旅游安排”“严禁酒驾赌博”,并配套监督检查机制。
撰写此类记录需注意以下EEAT标准:
- 经验(Experience):引用真实案例(如某干部因节日收礼被处分)增强说服力,避免空泛说教。
- 专业(Expertise):准确引用党纪法规(如《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第88条),体现政策把握能力。
- 权威(Authoritativeness):明确谈话人职务(如纪检监察组组长)及参会人员层级,强化组织权威。
- 可信(Trustworthiness):公开后续处理结果(如通报曝光违规案例),建立公信力。
末段可提示读者结合本单位实际补充个性化要求,如疫情防控或值班细则,确保内容既规范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