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廉洁警示教育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节假日关键节点开展的纪律教育活动,通过案例警示、纪律重申、监督检查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廉洁意识,严防“**”反弹。其核心在于以案为鉴筑牢防线、严明“十个严禁”纪律红线、形成监督合力,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
-
案例警示与震慑作用
通过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如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剖析问题根源,让党员干部从“身边事”中汲取教训。例如,某市科技局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用“活教材”阐明纪律红线不可触碰,强化“令行禁止”意识。 -
纪律重申与主体责任
明确“十个严禁”要求(如严禁收受礼品礼金、公款旅游等),压实领导干部管党治党责任。部分单位通过签署《廉洁承诺书》、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督促党员干部管好“身边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 -
监督检查与长效机制
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察暗访,紧盯公款消费、公车使用等8类重点问题。彬州市纪委监委还通过举报信箱、微信朋友圈抽查等手段,形成“节前提醒+节中监督+节后复盘”闭环,释放“长管长严”信号。 -
教育形式创新与实效性
结合线上(微信群推送案例)与线下(集体约谈、专题学习),提升教育覆盖面。州教育局将廉洁教育与安全生产部署结合,实现“预防针”与“加压泵”双效合一,推动纪律教育常态化。
总结:五一节前廉洁警示教育需紧扣“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将案例的震慑力、纪律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让“节点”真正成为作风建设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