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什么空间是协调发展的

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1. 空间分异特征

    数字经济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方面,呈现“双核多点经向两片区”“双核多点纬向两片区”“双核两带一片区”等分异格局,体现区域发展的差异化特征。

  2. 区域耦合协调

    数字产品空间与产业耦合度具有区域根植性,耦合协调度每提升1个标准差,省级和地市数字经济水平分别增长36.95%和9.62%。重点推进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实数融合产业,形成因地制宜的数字化转型优先顺序。

  3. 时空特征演变

    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多核心辐射”“东部领先、中西部追赶”的空间格局,且协调等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演变趋势。

  4. 政策与战略支撑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如《决定》提出深化实体经济与数字融合)和区域协调战略,促进全国范围内要素流动和区域均衡发展。

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是多维度的,既包含区域分异与耦合特征,也受政策与战略导向影响,需通过技术融合与区域协同实现整体优化。

本文《数字经济什么空间是协调发展的》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858273.html

相关推荐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是什么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可总结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 一、规模持续扩大 总量增长 :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达53.9万亿元,占GDP比重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66.45%。 核心产业突出 :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化领域发展迅猛,2022年软件业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 二、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关键技术突破 :5G基站数量达196.8万个,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在语言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出现于什么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 数字经济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但真正形成并取得重大发展始于21世纪初。以下是关键时间节点和阶段划分: 早期萌芽(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普及,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提升效率,形成数字化生产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商业化加速,万维网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网络化应用兴起。 概念形成与理论奠基(1996年)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什么是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赋能,成为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关键在于释放数据价值、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堵点,例如福建“无证明管理系统”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减少群众91.9%的跑动次数。工业互联网与AI质检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

2025-05-10 人工智能

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什么发展

202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深度融合、智能驱动、全球化协作 ‌的新阶段,核心体现在‌5G/6G基建普及、AI工业化应用、数据要素市场化 ‌三大突破。 ‌技术底座升级 ‌ 5G网络覆盖率超85%,6G研发进入商用测试阶段,低延时特性推动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场景落地。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全链路互联,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人工智能工业化 ‌ AI从单点应用转向全产业链渗透,制造业智能质检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专业哪一年提出的

数字经济专业作为应对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而设立的新兴学科,在2015年 左右开始在中国高校中逐步设立,以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专业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经济专业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热门学科。 背景与起源 :数字经济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讨论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从2015年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最早谁提出

数字经济最早由美国学者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提出,具体信息如下: 提出时间与著作 唐·塔普斯科特于1996年出版《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首次明确提出了“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并因此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 概念背景与影响 该书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描述了数字技术如何改变生产、交易等经济活动模式,推动了全球对数字经济的广泛关注。 其他早期相关研究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由经济学家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其1995年出版的著作《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承诺与危机》中首次提出。 这一概念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预示着信息技术将深刻改变经济结构和商业模式。以下是关于数字经济起源及其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1.概念的提出与早期定义唐·塔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一书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他认为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1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 1996年 ,具体信息如下: 起源时间与标志性人物 数字经济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1996年出版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一书中提出。该书详细阐述了互联网对经济活动运行模式的深刻影响,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早期定义与局限性 早期定义多聚焦于互联网对商业行为的赋能作用,信息技术被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核心生产要素

2025-05-10 人工智能

1995年出现后出现数字经济的概念

1995年后出现数字经济的概念,主要源于学者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的著作及后续研究。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概念起源 数字经济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加拿大学者唐·塔斯考特在《数字经济》一书中首次系统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被广泛认为是“数字经济之父”。 后续发展与定义演变 1996年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在中国什么时候兴起

​​中国数字经济的兴起可追溯至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历经技术孕育(1994-2004)、爆发增长(2005-2015)和融合协同(2016至今)三大阶段,现已形成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占GDP比重超40%。​ ​其核心发展脉络体现为​​基础设施先行、商业模式创新、技术驱动融合​ ​三大特征,并逐步从模仿走向自主创新。 ​​技术孕育阶段(1994-2004年)​ ​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哪一年提出的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并在1996年由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通过著作《数字经济 》系统阐述。​ ​ 这一概念的核心是描述信息技术对商业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影响,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经济迈向以数据驱动的新经济形态。 ​​理论萌芽期(1995—1998年)​ ​ 1995年OECD首次将数字经济与互联网革命关联

2025-05-10 人工智能

发展数字经济是因为什么

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涵盖技术趋势、经济转型、发展韧性和战略意义: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迭代速度加快,成为创新要素集聚的核心领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等新业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链延伸

2025-05-10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又被称为什么经济

数字经济也被称作信息经济 、互联网经济 和数据经济 。它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的核心特点 数据驱动 :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推动资源配置优化和再生。 技术融合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效率。 网络载体 :现代信息网络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推动供需对接和交易便捷化。

2025-05-10 人工智能

2024年经济总量超过多少万亿

134.91万亿元 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到 134.91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位

2025-05-10 人工智能

2035年大健康产业多少万亿

2035年大健康产业预计将达到惊人的20万亿元人民币 ,这一预测不仅体现了大健康产业的巨大潜力,也反映了未来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以下是关于这一预测的几个关键亮点和详细论述: 1. 人口老龄化推动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尤其是中国等人口大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老年人群体对慢性病管理、长期护理和健康监测的需求

2025-05-10 人工智能

我国经济总量从54万亿到多少亿

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 ​,经济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稳居全球第二位。​​关键亮点​ ​包括:年均增速6.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人均GDP翻倍至8.9万元,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占比达54.6%)等。 分点论述: ​​规模跃升​ ​:12年间经济总量增长1.3倍,2023年GDP突破12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经济的18%

2025-05-10 人工智能

2024年我国生产总值达到多少万亿

134.9万亿 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 134.9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13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位。以下是相关补充信息: 经济增速与贡献率 2024年GDP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分产业表现 第一产业增加值9.14万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4.92万亿元,增长5.3%; 第三产业增加值7

2025-05-10 人工智能

中国24年经济总量会达到多少亿

134.9万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经济数据,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 134.9万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位

2025-05-10 人工智能

哪一年经济总值100万亿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成为全球第二个达到这一规模的经济体。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历史性跨越 ‌ 2020年尽管面临疫情冲击,中国GDP仍实现2.3%的正增长,总量达101.6万亿元(约14.7万亿美元)。这一成就凸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工业体系完整性和数字经济优势成为关键支撑。

2025-05-10 人工智能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多少万亿

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 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数字标志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庞大和全球影响力的增强。 1. GDP的定义和重要性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2. 中国GDP的增长历程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从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25-05-10 人工智能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