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正式启动,包括黑龙江、吉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6个省区,标志着新高考改革覆盖全国过半省份。此次改革核心在于打破文理分科,推行“3+1+2”模式,赋予学生更大选择权,同时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的权重。
-
“3+1+2”模式详解
- “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等)三科统考,每科150分;
- “1”从物理或历史中必选1科,满分100分,体现基础学科导向;
- “2”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科,每科100分,组合达12种,较传统文理拓宽4倍。
-
综合素质评价落地
改革省份将建立统一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科特长等,作为高校录取参考。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明确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占比不低于15%。 -
区域特色适配调整
- 新疆、青海等省份增设民族语言选修课,成绩可折算为“2”中选考科目分数;
- 东北三省试点“冰雪运动特长”加分,助力体教融合。
-
命题与录取变化
- 语数外启用全国统一命题,选考科目由各省自主命题;
- 本科批次合并已成趋势,甘肃、宁夏将取消一本、二本批次线,实行“专业+院校”平行志愿,志愿填报数量增至80个以上。
考生需注意:2025届高一学生为首批适用对象,需提前规划选科组合。建议结合目标专业要求(如理工类必选物理+化学)、个人兴趣及高校招生简章动态调整策略。新高考下,“一考定终身”已成历史,生涯规划前置化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