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突出政治性与一体化设计,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明确育人目标
2022版课标首次提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覆盖学生成长各维度。政治认同是思想根基,强调对党和国家的深度认同;道德修养聚焦个人品行,要求内化道德规范;法治观念强调法律意识与权利义务统一;健全人格突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责任意识则注重担当精神的培养。这些素养既独立成体系,又层层递进,共同指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目标。
大中小学一体化设计,螺旋上升衔接内容
课程内容构建了“成长中的我”核心逻辑,按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细化主题。低年级以入学教育、生命安全为基础,逐步扩展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及国情认知,最终实现从自我认知到国家认同的升华。例如,“法治观念”在小学阶段通过规则游戏渗透,中学阶段则深化宪法精神与权利责任意识。课程设计注重学段衔接,形成“生活化—社会化—国家化”的认知梯度,确保教育连贯性。
学科实践与评价变革,强化素养落地
课标摒弃传统“知识灌输”模式,倡导学科实践与真实情境体验。通过项目式学习、志愿服务等深化德育内涵,如模拟法庭提升法治认知,社区调研培养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同步革新,引入“表现性评价”与“过程性追踪”,从机械刷题转向综合素养评估。教师角色亦需转型,需从知识传授转为引导深度学习,如设计真实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结合社会热点分析政策逻辑,以此激活高阶思维。
教师专业性与课程生命力
教师能力决定课程成效。课标要求教师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掌握学生成长规律,善于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例如,通过解读二十大精神解释国家战略,或用抗疫案例讲析制度优势。跨学科整合成为趋势,需联动语文、历史等课程强化价值渗透。持续的专业研修与校本教研将助力教师破解“教、学、评”一体化难题,确保课程从“文本”转化为育人实效。
结语
2022版课标以核心素养为纲,构建素养导向、实践支撑、多维衔接的育人体系。教师需顺势革新教学理念,推动思政课从学科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方能在真实世界里培育具有家国情怀、法治精神与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