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素养本位”为核心,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育人,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重大转型。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核心目标与原则
-
培养目标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综合素质等。
-
基本原则
-
坚持全面发展、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
-
强调课程综合与关联,突出实践育人方式。
-
二、课程结构优化
-
一体化课程设置
-
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初中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实现1-9年级一体化;
-
独立设置劳动课程(每周≥1课时)、信息科技课程(小学阶段渗透计算思维)。
-
-
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增跨学科主题,打破学科壁垒,例如科学中的“工程实践”、地理与生物结合的生态议题,培养综合素养。
三、实施要求与评价体系
-
实施要求
-
九年一贯制设计,注重幼小/小初衔接;
-
增加实践探究环节,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
-
评价体系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机制。
四、课时与学科占比
-
九年新授总课时数9522,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占比较大;
-
劳动、信息科技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
五、政策与技术支撑
-
与“双减”政策、教育数字化战略协同,减少机械训练,融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智能工具等推动资源数字化与教学方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