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如绘画、中国书画、现代媒体艺术等)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跨学科融合。
-
核心素养导向
课程围绕五大素养展开:- 图像识读:分析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与信息内涵;
- 美术表现: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创作视觉形象;
- 审美判断:基于形式美原理评价自然与艺术中的美;
- 创意实践:通过设计、雕塑等模块激发创新思维;
- 文化理解: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美术现象,坚定文化自信。
-
模块化课程结构
必修与选修结合,学生需完成3学分(含1学分美术鉴赏+2学分实践模块)。例如:- 中国书画整合书法、篆刻,强化传统文化学习;
- 现代媒体艺术涵盖摄影、动画,贴近数字时代需求;
- 工艺与设计注重实用性与创意结合。
-
教学与评价创新
-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情境(如“如何用色彩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探究;
- 多元化评价:结合课堂表现、作品展示、跨学科应用等维度;
- 实践联动:组织美术馆参观、社区艺术活动等增强体验。
提示: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资源(如数字化工具、本土艺术案例),将美术学习与生活、社会问题结合,真正实现“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