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全面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合法权益。其基础性地位贯穿每位公民的一生,涵盖房产买卖、公司设立、物业费缴纳等日常民事活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一、保障人身权与财产权
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如胎儿在遗产继承和赠与中的权利,以及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延长至年满18周岁。对公民的财产权提供全面保障,涵盖房产、虚拟财产等,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完善人格权保护
民法典新增“人格权”编,对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作出详细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个人尊严的保护。例如,明确要求侵害人赔礼道歉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彰显对人格权侵害的零容忍态度。
三、促进婚姻家庭与继承的公平
民法典对婚姻家庭关系和继承制度进行了完善,如细化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标准,强化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确保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的公平与和谐。
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通过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民法基本原则,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将“绿色原则”纳入法律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基础性法律地位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其编纂与实施不仅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全面保障公民权益、规范民事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