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应对恶劣天气的措施可分为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运输三个阶段,具体措施如下:
一、预防措施
-
设备维护与检查
-
加强机车、车辆、线路、接触网等设备的日常检查,重点关注提速地段、桥梁隧道等关键区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
雨雪天气前对设备进行专项维护,储备防冻液、防滑砂等物资,确保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
-
隐患排查与预警
-
通过卫星云图、雷达监测、风速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天气变化,动态分析研判风险,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
对线路沿线的隧道进出口、长大路堑、泥石流易发区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巡查,采用“人工步巡+无人机巡”相结合的方式排查隐患。
-
-
应急物资准备
-
储备片石、石砟、平板车、大型机械等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调配使用。
-
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物资状态,确保物资完好可用。
-
二、应急响应措施
-
启动应急预案
-
根据恶劣天气等级(如Ⅳ级、Ⅲ级等)启动相应级别的防洪、防风、防雪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
-
设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响应突发情况。
-
-
运输组织调整
-
增开临时列车、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先保障旅客列车和重要物资运输。
-
对折返站晚点列车及时协调入库检修,优先使用备用车替换故障车辆,压缩技检时间。
-
-
安全卡控措施
-
严格执行恶劣天气行车办法,机车乘务员加强瞭望,杜绝臆测行车;车站强化车机联控、调车作业安全卡控。
-
对防洪薄弱地段、隧道进出口等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监控,设置专人值守。
-
三、恢复运输措施
-
设备修复与线路恢复
-
组织专业队伍对受损设备进行抢修,优先恢复关键线路和枢纽站的通行能力。
-
清除线路积雪、冰冻,修复接触网覆冰,确保设备恢复正常状态。
-
-
运输秩序重建
-
根据客流变化调整运力,增开临客列车,优化乘降组织。
-
通过广播、公告等方式向旅客发布线路恢复信息,引导旅客有序出行。
-
-
经验总结与改进
-
对恶劣天气应对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问题,完善应急预案。
-
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下次应对积累经验。
-
通过以上措施,铁路部门可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和运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