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汛前极端天气员工安全防范措施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快速响应”,重点包括: 实时监测极端天气预警、严格执行停产撤人制度、完善应急排水系统、强化员工安全培训,以及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以下分点展开具体措施:
-
极端天气预警与响应
煤矿需接入气象、水利部门的实时预警系统,对暴雨、洪水等红色(一级)、橙色(二级)预警立即启动响应。极端天气期间严禁人员入井,并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矿区降雨量、井下涌水量及周边河流水位变化,确保“预警-叫应-处置”闭环管理。 -
应急排水与供电保障
水文地质复杂矿井需配备双回路供电和独立应急排水系统,确保主排水系统故障时能快速启用备用设备。汛前必须完成排水管路、通讯线路、压风管路“三条生命线”检修,并储备足量抢险物资。 -
隐患排查与紧急撤人
汛前全面排查地表裂缝、塌陷区、防隔水煤柱等隐患,暴雨后需重新评估井下安全状态。员工发现煤层变湿、挂红、底鼓等透水征兆,或周边积水坑水位骤降时,有权直接撤离并上报,无需请示。 -
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水害应急演练,培训员工掌握避灾路线、透水征兆辨识及自救互救技能。班前会需强调极端天气下的安全规程,并通过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提升风险意识。 -
跨部门协同机制
与气象、水利、电力等部门建立联动,共享灾害信息。相邻矿井需互通水文地质变化,确保突发险情时能协同处置。监管部门通过线上监测和线下抽查,监督煤矿落实“三制度一预案”(值班带班、预警、停产撤人制度及应急预案)。
煤矿汛前安全需结合技术防控(监测系统)、制度约束(撤人权力)和人员能力(培训演练),形成“人-机-环-管”全方位防御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极端天气引发的淹井、溃水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