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和人员安全的核心保障,主要包括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强化现场管控、落实应急预案三大关键点。 通过科学工期管理、风险分级防控、特种设备维护等措施,能有效预防触电、坍塌、火灾等事故,同时需结合动态监管和全员培训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
规范施工流程与工期管理
电力工程需严格遵循《防止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事故三十项重点要求》,科学制定合理工期,恶劣天气立即停止作业。工期调整需组织专家论证安全影响,严禁违规压缩工期或无序施工。危大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方案并专家论证,实施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风险因素和应急措施。 -
强化现场风险分级管控
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分类分级管控风险,重点监控起重设备、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定期维护并留存记录。临时用电需符合技术规范,实行分级配电和漏电保护,非电工禁止操作电气设备。涉电作业需与电力公司签订安全协议,保持输电线路7米以上安全距离,严禁野蛮施工。 -
动态监管与外包管理
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安全检查,严查“三违”行为。外包队伍需源头审核,加强安全培训和考核,落实清退机制。同一施工现场多单位作业时,由建设单位统一协调安全责任,监理单位全程监督临时用电等环节。 -
应急演练与信息报送
制定触电、火灾等场景应急预案,定期实战演练并评估响应能力。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杜绝迟报瞒报。动火作业需持证并设专人监护,配置消防器材,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
电力施工安全是系统工程,需全员参与、全流程把控。 从方案设计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应嵌入安全标准,通过技术防护和管理制度双重保障,才能实现零事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