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是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领域的核心教材,聚焦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系统整合工具性与人文性,强调历史脉络与国际视野,为培养新型语文教师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其核心价值在于贯通小初高教学体系、强化核心素养培育、创新教学设计方法,同时注重本土经验与跨学科融合。
-
理论架构的全面性
教材从语文课程的哲学思考切入,纵向梳理学科发展轨迹,横向对比国际母语教育经验,避免空洞说教。例如,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论述结合历史演变与新课标要求,提出“语言运用是立足点,通过实践带动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动态观点,呼应了当代教育对综合能力的重视。 -
实践导向的开放性
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提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的三维设计原则。教师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自身精神境界与价值观引导,例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如革命文化题材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体现“语文即生活”的育人功能。 -
资源整合的前瞻性
教材专章探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鼓励利用信息技术、跨学科素材(如科学家的传记文本)和本土文化(如方言保护项目)丰富教学内容。这种“大语文”视角契合EEAT标准中对“经验”与“专业性”的双重要求。 -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引入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参与机制,如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微格教学训练,强调“反思改进”而非单一分数导向。书中案例显示,结合“整本书阅读”的阶段性反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本书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教师需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运用教材,将理论转化为个性化教学实践,最终实现语文素养与人格塑造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