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防暑措施及应急预案需从作业场所、公众防护及应急响应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高温作业场所防暑措施
-
人员管理
-
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防暑知识培训,识别中暑症状(如头晕、乏力等);
-
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12:00-15:00高温时段作业,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
-
后勤保障
-
提供茶水、绿豆汤等解渴饮品,定期检查后勤供应;
-
配发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丸)和劳保用品(如遮阳帽、防晒霜)。
-
-
设备维护
-
检查空调、通风设施,确保降温设备正常运行;
-
高温天气停止37℃以上时段作业,保障员工安全。
-
二、公众防暑措施
-
环境调节
-
室内保持通风,使用遮阳膜减少阳光直射,夜间低温时段开窗换气;
-
室外避免10:00-16:00高温时段活动,选择浅色衣物并佩戴防晒用品。
-
-
饮食与休息
-
多饮水、果汁,避免辛辣食物,减少脱水风险;
-
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及时休息并补充水分。
-
三、应急预案
-
组织架构
-
成立应急响应小组,明确组长、副组长及成员职责(如现场抢救、秩序维护等);
-
重点关注高温作业单位(如工厂、建筑工地)及公共场所(车站、商场)。
-
-
预警与响应
-
根据气象部门高温预警等级(黄色/橙色/红色)分级响应,停止户外作业或关闭公共场所;
-
配备急救物资,制定医疗资源调配计划,确保受伤者及时救治。
-
-
特殊人群关怀
-
关注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群体,提供额外防护措施(如定时检查健康状况);
-
野外活动提前发布警示,避免高温时段出行。
-
总结 :防暑措施需结合作业与公众场景,应急预案需明确组织架构和分级响应,重点保障高温环境下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