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环境下施工混凝土,关键在于控制原材料温度、优化浇筑时段、强化保湿养护。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引发开裂和强度下降,但通过科学措施可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
原材料降温处理
对水泥、砂石等材料进行遮阳防晒,或在料堆喷水降温;拌合水采用冷却装置或添加碎冰,确保入模温度不超过30℃。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并掺加缓凝剂延缓凝结时间。 -
分时段浇筑
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选择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喷水降温,但需确保表面无积水。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运输设备加装隔热层。 -
保湿养护优先
浇筑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初凝后替换为浸湿麻布,持续洒水养护至少7天。养护水温与混凝土温差控制在12℃以内,避免骤冷开裂。专人监督养护过程,并记录起止时间。 -
质量监控强化
每日4次监测环境温度,留取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强度。通过试验确定分层浇筑的允许覆盖时间,严格控制缓凝剂掺量。
高温施工需统筹人机料法环,从防暑物资到应急预案缺一不可。科学措施不仅能规避质量风险,还能提升工程耐久性,确保混凝土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