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冬防期施工的核心措施包括:原材料加热、配合比优化、保温养护及温度监控,确保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达到设计强度并避免冻害。 冬季施工需严格遵循《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重点控制入模温度、防冻剂使用及养护条件,任何环节疏漏均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不足或耐久性下降。
-
原材料与配合比调整
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280kg/m³,水胶比控制在0.55以内。骨料需提前筛洗并保温储存,拌合水加热至40℃以下,避免水泥假凝。防冻剂选择需符合国家标准,氯盐类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 -
生产与运输控温
搅拌时间延长15-30秒,出机温度不低于15℃。运输车辆需采取保温措施,减少热量损失,确保入模温度高于5℃。严禁二次加水或搅拌已冻结的混凝土。 -
浇筑与保温养护
浇筑前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分层浇筑时下层混凝土温度需保持在2℃以上。**表面覆盖塑料布+保温材料(如岩棉被),棱角部位加厚至2-3倍。气温低于0℃时采用加热法养护,如暖棚或电热毯。 -
质量监控与应急
测温频率为:受冻临界强度前每2小时一次,达标后每6小时一次。突遇寒流时,立即启动应急保温预案。解除冬施后需回弹检测强度,并检查结构裂缝、疏松等缺陷。
提示:冬施方案需提前报审,施工人员须经专项培训。预拌混凝土企业应与施工现场联动,确保从生产到养护的全链条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