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冬季施工措施需综合考虑低温、低温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施工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一、施工前准备
-
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加强过程控制。
-
基层处理
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无结冻,对下承层进行覆盖保温和防潮处理。
-
材料与设备
-
选用抗冻性能强的沥青材料,提高出厂温度(控制在160-170℃),运输时覆盖保温棉被。
-
确保机械设备(如摊铺机、碾压机)处于良好状态,配备备用设备。
-
二、施工时间与温度控制
-
施工时段
选择风力≤4级、气温≥5℃的晴朗天气,严格禁止夜间施工,摊铺时段集中在上午9-16点。
-
温度管理
-
混合料出厂温度≥195℃时废弃,运输温度≥150℃,摊铺温度≥145℃,碾压终了温度≥80℃。
-
采用预热设备(如蒸汽熨平板)和保温措施(如棉被、养生毡)维持温度。
-
三、运输与摊铺
-
运输方案
选择25t大型自卸车,车厢覆盖加厚棉被,采用柴油与水1:3比例的隔离剂防止渗漏。
- 运输过程中避免停车压料,确保混合料连续供应。
-
摊铺工艺
-
采用两台摊铺机前后作业,间距10m,减少接缝。
-
摊铺前预热熨平板,摊铺后及时碾压,对检查井边缘区域补充压实。
-
四、碾压与养护
-
碾压温度
开始碾压温度≥140℃,终了温度≥80℃,避免温度骤降导致裂缝。
-
养护措施
-
摊铺后覆盖塑料薄膜和养生毡,禁止车辆通行至少24小时。
-
结合低温环境调整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如水泥占比提高5%-10%)。
-
五、安全与环保
-
安全防护
施工人员穿防寒服、防滑鞋,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排水防积冰。
-
环保要求
采用低噪音、低排放设备,探索可回收沥青材料,减少施工污染。
六、质量检测与调整
-
每班次抽取马歇尔试件,检测油石比、针入度等指标。
-
根据温度变化调整施工方案,如低温时延长碾压时间。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保障沥青路面冬季施工质量,减少低温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确保道路抗冻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