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落实举措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多个地区的实践经验:
一、源头治理与隐患排查
-
企业及车辆监管
-
对货运、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过筛子”式排查,落实实名制登记、安检等基础工作,掌握车辆、驾驶人等底数清。
-
农村地区通过“五小工程”建设(如道路硬化、安全设施完善)提升通行能力,重点排查事故多发路段。
-
-
重点人群与车辆管控
-
严查酒驾、醉驾、涉牌涉证、超载等违法行为,采用错时、延时检查等方式实现精准管控。
-
加强校车及未成年人驾驶摩托车管理,开展护学岗、交通安全教育等活动。
-
二、秩序维护与执法强化
-
路面管控与专项整治
-
组织交警、协管员开展路检路查,重点整治无证驾驶、非法营运、疲劳驾驶等行为,2022年共查处违法车辆93起。
-
开展三轮车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车辆6辆,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
重点时段与区域管理
-
节假日期间增加警力部署,强化景区、学校周边秩序维护。
-
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对红白喜事、传统节日进行交通安全提示。
-
三、科技支撑与宣传引导
-
信息化应用
-
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实现社会面精准管控,提升执法效率。
-
公交车辆安装语音安全提示系统,设置危险品乘车举报奖励制度。
-
-
安全意识提升
-
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村广播等形式开展交通安全教育,2020年共排查隐患路段120余条。
-
将交通安全知识纳入学校考核内容,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四、责任落实与机制完善
-
明确责任分工
-
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将交通安全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
责任部门定期召开工作部署会,分析交通现状,制定针对性措施。
-
-
考核与监督机制
-
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隐患排查、执法效能进行量化评估。
-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发现危险品乘车等行为及时处置。
-
以上举措需结合地方实际灵活调整,通过多部门协作、科技支撑和群众参与形成综合管理机制,持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