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日本股灾是泡沫经济破裂引发的金融灾难,核心在于过度宽松政策催生资产泡沫、国际资本围剿做空日经指数、以及衍生品交易放大风险**,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
-
泡沫经济的形成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平成景气”下**和房地产疯狂上涨,东京地产总值一度超过美国全国。低利率政策(2.5%)导致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日经指数3年暴涨300%,为后续崩盘埋下隐患。 -
国际资本的致命狙击
美国投行通过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权)做空日经指数,例如高盛将期权转卖给丹麦王国,再流向市场。当日经指数暴跌时,这些衍生品加速了财富蒸发,日本整体资产缩水近50%。 -
经济长期衰退的恶果
股灾后,日本**市值3年损失331万亿日元,房地产价格腰斩,银行业危机频发。经济增长停滞,从资本输出国变为输入国,影响持续数十年,被称为“金融战败”。
这场股灾警示了资产泡沫与金融衍生品的危险性,其教训至今对全球市场调控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