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则以分类管控、资质准入、全流程监控为核心,通过科学分级、企业认证和数字化追踪体系保障运输安全。该规则明确要求企业须具备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和专业应急预案,运输过程中需使用国家认证的专用包装容器并实时上传运输数据至监管平台。
-
危险品分类与运输限制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危险品划分为9大类,包括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等,每类对应特定运输条件。例如压缩气体需使用耐压钢瓶运输,放射性物质必须配备防辐射屏蔽装置,且运输路线需避开人口密集区。2025年新规新增锂电池运输温度监控要求,车厢内需保持15-25℃恒温环境。 -
企业运输资质认证体系
申请铁路危险品运输资质的企业须满足“三专”标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至少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专用装卸设备和独立仓储区域。监管部门每季度开展动态核查,对违规企业实行“红黄牌”制度,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将暂停资质12个月。 -
全流程安全控制要点
从装车到交付建立五重保障机制:装车前核对电子运单与实物一致性,使用防爆型叉车装载;运输中每2小时通过北斗定位系统上报位置坐标;车厢内安装温湿度、震动双传感装置,数据异常自动触发报警;到站后实行双人开箱查验制度;建立危险品溯源电子档案,保存期不少于3年。 -
应急处置标准化流程
制定四级应急响应预案,明确泄漏、火灾等7类事故处置方案。要求每列危险品专列配备应急物资箱,内含防毒面具、吸附棉和PH试纸等20种装备。2025年起实施“135”应急机制:1分钟内启动定位追踪,3分钟完成周边人员疏散,5分钟联动属地应急部门。
运输企业应定期通过铁路危险品运输管理系统更新备案信息,每月开展防泄漏演练。建议托运方选择具有AAA级信用评级的承运商,运输前确认包装物上的UN编号与运输文件一致性,避免因信息不符导致运输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