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督查记录是医疗机构防控感染的核心工具,需包含问题描述、整改措施、责任人及时间节点等关键要素,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流程降低感染风险、提升医疗质量。
-
明确记录框架
督查记录需采用结构化模板,包括检查日期、人员、目的、依据、问题清单及整改计划。例如,手卫生不规范、消毒液浓度不达标等问题需具体描述,并对应改进措施(如加强培训、更换设备)。责任人需签字确认,确保可追溯性。 -
聚焦关键环节
重点记录感染高发区域(如手术室、ICU)的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废物分类、环境清洁频率等。数据需量化(如“手卫生合格率从70%提升至90%”),以体现改进效果。 -
动态更新与反馈
定期复查整改结果,将未达标项纳入下一轮改进计划。例如,若培训后操作仍不规范,需调整培训方式或增加考核机制。通过持续循环(检查-整改-复查)实现质量提升。
提示:督查记录不仅是形式合规,更需转化为实际防控行动。定期分析数据趋势,针对性优化流程,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