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工作作为医疗安全的核心环节,在2025年呈现制度完善化、监测精准化、防控科学化的亮点,但同时也存在执行力度参差、信息化滞后、医疗废物处置疏漏等不足。
亮点体现:
-
制度建设与多部门协作
建立覆盖高风险科室的专项消毒方案,修订绩效考核与评选办法,通过院感委员会实现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形成季度联合检查机制。 -
重点科室动态化监控
针对ICU、手术室、血透室等高风险区域,实施感染率、手卫生依从性、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等核心指标实时监测,2025年数据显示感染率同比降低12%。 -
培训考核与风险预警
全年开展分层级院感培训27场,覆盖率达98%,结合案例分析提升医务人员实战能力;建立科室风险报告制度,通过风险评估工具提前识别高危环节。
不足分析:
-
基层科室执行偏差
部分非重点科室存在消毒记录不规范、防护用品使用率低等问题,与人员流动性大、院感意识薄弱直接相关。 -
信息化建设滞后
感染病例上报仍依赖人工录入,缺乏智能预警系统,导致数据反馈延迟,影响干预时效性。 -
医疗废物管理漏洞
个别科室存在分类不彻底、暂存点超负荷现象,需强化闭环管理流程与第三方转运监管。
建议医疗机构通过强化分级督导、引入AI监测平台、优化医疗废物追溯系统等举措,持续提升院感防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