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中心是负责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核心机构,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流程如下:
一、核心定义与目的
-
定义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涵盖土地、房屋、海域等定着物。
-
目的
-
确保不动产权利真实性、合法性和权威性;
-
维护市场秩序,减少权属纠纷;
-
保障交易安全,支持金融服务(如抵押**)。
-
二、登记内容与类型
-
登记内容
-
自然属性:坐落、界址、面积、用途等;
-
权属状况:权利人、类型、来源、期限及变化;
-
限制与提示事项。
-
-
登记类型
-
首次登记 :权利首次记载(如房屋买卖、继承);
-
变更登记 :权利人或坐落变化;
-
转移登记 :买卖、赠与等权属转移;
-
注销登记 :权利消灭(如房屋灭失);
-
特殊登记:更正、异议、预告、查封等。
-
三、统一登记制度
-
四统一 :统一机构、统一簿册、统一证书、统一信息平台;
-
指导机构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指导,地方确定具体部门。
四、登记流程
-
申请 :提交申请表、权属证明等材料;
-
审核 :核实权属关系及材料真实性;
-
公告 :登记事项公示15天;
-
备案 :公告期结束后正式登记。
五、查询与安全
-
查询方式 :通过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自助终端或现场查询,需提交身份证明;
-
安全保障 :登记簿采用电子或纸质形式,配备防盗、防火等设施。
六、法律依据
-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为基本法规,明确登记范围、程序及机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