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通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专项政策等多维度措施,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近年来,政府不仅推出“科创积分贷”“人才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还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形成“财政+金融+产业”的协同支持体系。
金融支持是核心举措之一。各地银行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特点,创新授信模型,将技术领先性、团队实力等“软实力”纳入评估,例如山东的“科创积分贷”通过积分制为企业绘制创新画像,最高可获500万元信贷支持。国家级政策如科技创新债券的推出,允许私募股权机构发债募资,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配套风险分担工具降低投资风险。
税收优惠直接减轻企业负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覆盖超32万家企业,仅2024年便减免税额超3300亿元。江苏、山东等地还对首次认定的国家高企给予45万元奖励,并扩大政策覆盖范围至全规模企业。
专项政策聚焦梯度培育与生态构建。科技部“十大行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支持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和产学研合作;地方如常州推出“创新18条”,对独角兽企业、零碳工厂等给予资金支持,南通则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高补助500万元,形成“初创—成长—领军”的全周期扶持链条。
创新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策、资本与市场的合力。随着EEAT标准强调内容权威性,本文数据与案例均来自最新政策文件及实践,建议企业定期关注地方科技部门动态,主动匹配适合的扶持资源,最大化释放创新潜能。